法务说要找律师,为什么有人反对?
首先声明,今天这篇没有任何“讨伐”或吐槽律师的意思,只是想短暂跳出最近的系列文章,换个角度,领律师朋友去客户内部的蜂巢结构探一探。
很多时候,法务是愿意用外部律师的,一是可以缓解自己人手不足、交期紧张等问题,二来有律师把关的案子、项目,肯定会更踏实、更安心些。
如果照这个逻辑,法务的工作量会像波浪一样外溢至律师这儿,法务的忙季也是律师的忙季。但事实上,很多公司就在那么几个特定的场景下才寻求外部律师的帮助。详见:《法务选择外部合作律师时,看律师个人还是看律所平台?》
很多时候,即使是真的需要律师的特定场景,法务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去进行内部说服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为什么法务要找律师,其他人会反对?
1
预算考虑
这个反对往往来自财务控制部门(如controller或CFO),或法务部门直接汇报的对象。
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. 经济不好,预算会被盯得更紧。
2
不理解必要性
不理解也有两种:
一种是,认为法务理应有能力解决一切法律相关问题。
“为什么反倾销你不懂?不懂就去研究呗!”
“事事问律师,还要法务干嘛?”
哎,小毛病你可以随便咨询一个医生,罕见病可不得找专科医生吗?
还有一种,是不理解某些场合下律师的独特作用。
“干嘛要在当地找律师?法务出差过去不就得了?”
“执行还要找律师?自己盯着多催催呗”
“为什么上次的劳动案子你能出庭,这次知识产权案件你就不能出庭?”
解释多了,要么觉得法务能力不足,要么觉得法务在偷懒。
3
失控感
有什么事情关起门in house解决,一切都很好,或者可以假装很好。然而一旦有第三方参与,就好像多了几双审视的眼睛。有些问题,原本还能逃避。可是一旦火眼金睛的第三方发现了,还“不识趣”地指出来,你说我是改好呢,还是不改好呢?
倒也可以理解:我原本不过是想看个皮肤过敏,医生说我得了癌症要怎么办?我原本是想解决麻烦,结果你给我“带来”了新的麻烦怎么办?我这麻烦你知道了,会不会还被更多人知道?
有些高管可能还有另一种失控感:平时是我安排工作、发号施令,现在我花钱请的律师,要告诉我做什么、不做什么?
4
一些微妙的心理感受
有些律师非常“耿直”,在评估案件时可能直接表达或者间接流露出:
“之前疏忽了,这合同哪能这么签”
“下次跟客户发函,记得在快递单上写清文件名称、件数,保存好快递底单”。
不管是直接指出问题,还是提出改善建议,都会让一些人产生不快:
“你是在挑我毛病咯?”
“就你能干,就你厉害!”
敌对情绪一旦产生,就很难建立良好的合作,更谈不上信任了。
还有这种情况:
同一件事,同样的信息,非法律人士与律师的看法可能完全不同。一种不一致是因为非法律人对事实和“有证据证明的事实”不做区分——
非法律人:“这案子对方完全不在理啊,我们从头到尾一点错都没有,我们肯定赢。”
律师:“不行啊,初始证据你们都没保存,你们的人在微信上还跟对方说了那样的话……”
这时候公司内部人士可能心说:
“他肯定在玩什么套路,试图管理我的预期,或者夸大案件难度来多收费……”
当然,碰上那些特别自以为是、特别顽固的客户,律师解释多次还是没法让对方明白的话,可能会露出“我跟你说了你也不懂,你只管照做就是了”的意思。这时候客户不仅觉得自己自主权被侵犯了,还会觉得自己被轻视了、贬低了。
当律师对很多专业知识和practice都习以为常的时候,还是要提醒自己,你的客户跟你并不在一个页面上,他们可能没有任何的法律基础和常识。除了耐心,此时你更有必要提醒自己别流露智力优越感,更要控制自己的傲慢。
叹口气,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,这些都是法务没法控制也无力改变的现实。
如果非要给律师一点点tips,那就这个吧:了解、理解法务们的困难处境,尽量不辜负他们的信任。你没尽心尽力,或者哪里跑偏了,法务免不得听到这样的风凉话:你看,我早就让你别找律师了吧!那以后,法务找律师可就更难了。
你可能还想看: